欢迎访问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!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网>校园风采>师生风采>详细内容

师生风采

【吾爱吾师】她说:「行礼不讲话,讲话不行礼」

来源:品牌传播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3-11 10:28:1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编者按


碧职青年推出【吾爱吾师】专题,介绍可亲可敬的碧职老师。今天这位是教育与艺术学院的陈姝娟老师,新年她收到学生送来的“利是封”,她也和学生们保持着“礼尚往来”。




行礼不讲话,讲话不行礼


上课临近,陈姝娟走进课室,看到有些学生坐在后排,她让大家都往前坐,并开玩笑道,“坐后排的同学,离老师那么远,是不是不喜欢老师啊?”

陈姝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,她在学前教育领域钻研了一辈子,此前她在一所本科院校任教,去年她来到碧职院工作。每节课开始前,“上课”“老师好”是必备的环节,她知道,她的学生以后也会成为一名教师,“行礼不讲话,讲话不行礼”,师生礼仪是她教给学生的第一课。

这堂课讲的是《家庭概论》,陈老师让大家写一下“我的家人都有哪些”,末了还不忘叮嘱一句“别忘记还有最重要的你”。她的声音谈不上洪亮,但听起来十分悦耳,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,一听就是标准的“老师音”。

课堂上她不时跟同学们互动,或是提问,或是让同学朗诵课本中的关键句子,一边听一边不时点头,然后在手中的名册上做着标记。那份名册上,每位学生姓名后面都标记着各种符号,五角星、三角形、圆圈等等。

我会确保每位同学每学期至少有2次发言互动的机会,并根据回答的效果打上不同的记号。”回答不错的同学,她会标上五角星,回答较好的同学会标上三角形,回答一般的就画个圆圈。每种图形又细分为“+”“-”等以代表不同的分数区间。这样的记录,她坚持了几十年。

每当学期过半,陈老师会留意哪些同学互动的次数不多,便有针对性地给发言机会。期末时,她便根据这些记录的符号来评分。


IMG_256 

新年收到学生的利是封


在碧职院任教的第一个学期,陈姝娟就和学生“打成一片”。上个学期末,学校有迎新年活动,一位同学用毛笔在利是封上写上“新年好”,并将这个亲手写的利是封送给陈老师。当时她刚监考完期末考试,就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“红包”。

“哎哟陈老师收红包啦”,“这算不算收受学生财物啊?”,其他监考老师纷纷打趣她“受贿”了。

原来这位同学在参加竞赛备赛时,陈老师从参赛内容的写作、讲解的语调语气、面部表情、肢体动作等各方面都对她进行了示范与指导,使她得到了进步,所以她就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。

陈老师笑着道谢,坦然地收下了这份新年礼物。清远的1月正是最冷的时候,但她的心里却暖意融融。

还有某个下午的课间,有位男同学给陈老师送了一块点心,说是送给老师的下午茶。陈老师本来在犹豫要不要接受,这位男同学告诉老师,这是他自己学习烘焙制作的点心,要送给老师品尝的。陈老师惊讶于同学的烘焙手艺,也赞赏他敢于尝试的勇气,所以收下了这块精心制作的点心。

从教数十年,她经常收到学生送来的各式各样的小礼物。2015级的学生小林,在去年教师节时专门提着芹菜猪肉从江门赶来肇庆,亲手给陈姝娟送上束脩之礼以谢师恩。还有一位来自怀集的毕业生,回母校时给陈老师送上满满一罐手折的小星星,以及手工钩织的花朵……

学生们用学到的技能亲手制作礼物,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心血,也凝聚了对老师最真挚的爱,他们的礼物朴实无华,却弥足珍贵。面对这样的礼物,陈老师笑着说:“我无法抗拒,也不想抗拒,所以都坦然收下了。”

IMG_257 

别让一时的困难影响一生的发展


经常“收礼”的陈老师说:“教育是师生双向奔赴的过程,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礼尚往来的联结。”教师送给学生的是高尚的师德之礼、严谨的治学之礼、谦和的为人之礼、适度的教育之礼,学生回馈教师的则是充满生机的成长之礼、奋力拼搏的成才之礼和硕果累累的成功之礼。

前不久,一位大二的学生因为家里经济问题提出退学,陈老师疑惑,现在已经是大二下学期,学费已经交过了,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实习领工资了,曙光就在前方,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退学呢?

她找到学生耐心劝导,并与其他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她的经济困难,“如果是经济原因,老师希望你坚持下来,未来4个月的生活费我来承担。”陈老师还细心解释,“未来经过实习顺利毕业后就有大专学历,它不光是一张纸,更是你学习经历和能力的证明。如果半途而废,就相当于回到高中起点,损失很大。”学生听完后于是对休学之事重新考虑。

陈姝娟之所以这么做,并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和她早年经历有关。本科毕业后她本想继续读研究生,但一心想着回报父母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工作,直到多年之后才完成读研究生的心愿。“有些困难对学生来说只是一时的,但如果没跨过去可能会变成影响一生的障碍。

做了一辈子教师,从教时间越长,陈老师面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和困扰,都更想去帮助他们。“我庆幸的是不仅在精神上,还能在物质上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在平时的教学中,她有一个原则,只要学生遇到的困难与她的课程有关,她一定不让学生有额外的花费。上学期在技能大赛备赛期间,学生需要到清远碧桂园幼儿园见习两周,每天的通勤是个问题。当时竞赛经费还没有下来,老师也不一定每天都有空接送,但竞赛不能耽搁。陈老师当即决定,“你们每天一起打车一起回,车费我来出。

她给队里唯一的男生分配任务,每天负责打车和保护好女同学。“备赛期间,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辛苦,不能因为经费问题耽误竞赛,更不能让学生出钱。”陈老师测算过,见习两周一共10天,每天来回是60多元,10天就是600多块钱,于是毫不犹豫给学生转了车费。她还是那句话,“我庆幸能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!

IMG_258 

只要肯付出,就一定有机会


陈姝娟目前给大二学生讲授1门课程,每周8节课。在课堂上,她的讲话虽总是温柔温和的,但要求却十分严格,对于学生也总能做到严管厚爱、循循善诱。

某次课堂上,陈老师让一位同学表演所学的内容,这位女生站起来后双手交叉抱在胸前,与表达的内容动作不符,女同学还不以为意地说“我就喜欢这样”。陈老师没有强行让她改正,只是说,“如果你觉得这个动作能更好地表达你要讲的内容也可以。”这位同学于是朗读起来。

读完,陈老师问,“今后同学们都会成为老师,在小朋友面前这样做好不好?能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?”这位同学默默不说话,班上其他同学表示这样的效果并不好。陈老师继而解释道,小朋友天生爱模仿,这样的行为和动作在某些场合下也许很棒,但不适合今天。

事情就这么过去了,之后她特意观察这位同学,后来课堂上第二次互动展示时,这位同学进行了认真准备,不再是第一次的状态。“老师要容忍学生的态度和错误,给他们纠错的机会。”她说。

陈老师对课堂有着自己的要求:

一是学生要认真听讲。每节课打铃后,她会给学生10秒钟的管理时间,主要是放置好手机,“上课的时候看手机,能一心多用吗?有的同学说他不看只是放桌面,但这是一个诱因,被诱惑就会看它。这是我的课堂公约。”刚开始这样要求可能比较难,但慢慢地同学们就习惯了,甚至有同学主动把手机放在讲台上。

二是作业不能马虎。她称自己是很注重“形式主义”的人,尤其是手绘的作业,画了框线就绝对不能超过边缘线。

三是对每位同学的作业都会认真给出评语,她知道学生会很在乎老师给的评价。

IMG_259 

如今,随着新生儿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,闭园潮正在全国各地上演。幼儿园少了,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未来该去哪里呢?陈姝娟对此并不过于担心,她说教师是流动的,幼儿园也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,关键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胜任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,让孩子从“有园上”到“上好园”。

而在这方面陈老师很有信心,因为碧职院提倡学生练就“多能一特长”,这是碧职院的特色,她相信做好这一点,学生一定不愁去处。

有一次陈老师去广州增城凤凰城中英文幼儿园调研,园长说对碧职院的学生印象十分深刻。原来有天晚上幼儿园举办活动,三位来自碧职院的实习老师主动留下来整理会场,当时这三位学生才刚实习一个月,并不是园里的正式老师,但他们的行动令园长十分感动。

陈姝娟听后也十分欣慰,“我很看好碧职院的学生,只要肯付出,就一定有机会!

IMG_260 

终审:党委办公室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